6月10日是我國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汕頭工業博物館開館儀式舉行。據悉,該館每周一閉館,周二到周日全天免費對外開放參觀。
該館陳列了近千件近現代汕頭工業產品實物和反映汕頭工業發展的文獻資料、歷史照片,在守護傳承汕頭160多年工業記憶的同時,推動汕頭的工業遺產在歷史與現代交融中煥發新機,賦能城市發展。
汕頭是一座工業底蘊深厚、基礎扎實、門類齊全的城市。設立汕頭工業博物館,記錄自1860年開埠以來汕頭工業走過的崢嶸歲月,展現汕頭工業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展示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的信心決心,是全市各界群眾的廣泛共識和共同期盼。
由政協汕頭市委員會、汕頭市工信局、市國資委牽頭,依托汕頭公元廠廠區設立的汕頭工業博物館,面積約1000平方米,分為歷史展廳、當代展廳兩個展廳,陳列近代從傳統手工業到現代工業文明進程中的汕頭工業實物,以及相關文獻資料近千件,呈現汕頭工業發展的歷史脈絡。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5G,全新的萬物互聯時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通信技術與互聯網的融合,科技引領時代發展的步伐,5G展廳的出現更好的詮釋了5G技術在各個領域的飛速發展及應用。8月1日,由甘肅移動投資建設的甘肅5G聯合創新中心,正式建成使用。
創新基地的展廳可以作為招商、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通過對區位、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優勢的展示,以及創新基地發展歷程、建設成果等內容的展示,讓觀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并產生好感。深汕灣機器人小鎮作為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三大戰略性平臺之一,深汕銳博特創新基地項目展廳在日前建成開放,將集中展示基地的規劃愿景與發展實力,為基地邊建設邊招商創造良好條件。
5月22日上午,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開館儀式暨“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在橫欄鎮舉行。該館作為橫欄鎮高端文旅項目之一,其成立是橫欄鎮不斷完善公眾文化設施,推動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
5月15日,河南體彩鄭州西分中心打造的“沉浸式”責任體彩主題展廳亮相,在整個展廳,高飽和的霓虹色調與中國體育彩票的責任理念、公益屬性融合,將體彩標識和體彩責任理念、公益屬性從普通民眾的角度重新詮釋,結合熱門話題、打卡拍照、責任體彩視頻投影等元素打造“沉浸式”體驗,向民眾宣傳體育彩票的責任理念和公益屬性。
“轉基因”一直以來是熱點話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貿易問題、社會問題乃至倫理問題。日前,位于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閔行院區內的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正式啟動,上海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旨在進一步提升市農科院科普能力和科普效果,增強公眾對轉基因的科學認知。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中庸的開篇,也是致中和的文化源起,更是整個展廳的核心表達。
對于那些有歷史記憶點的物品、事件、人物,我們都不應該遺忘,2020年是我們向小康社會邁進重要時刻,時代在進步,歷史一定不要遺忘,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進程中形成的鄉愁文化,應當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源泉所在、靈魂所在。近年來,很多有特色、有歷史遺跡的鄉村在政府的投資和領導下,通過建設民俗家風展廳、村史館、修鄉鎮志和村史等方式,傳承優秀的村風、家風,讓鄉愁文化得以延續。不管是村史館還是民俗家風展廳,一件件物品承載著一段段歷史,一幅幅圖片記錄著一個個進程,一處處實景濃縮著一縷縷記憶,成為村民們傳承歷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承載鄉戀鄉愁、提升村民素養的新高地。
2月14日,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展示勞模工匠風采”為主題的鹿寨縣勞模工匠展廳正式開館。廣西柳州鹿寨縣勞模工匠展廳建設面積200余平方米,由“方向引領”“躬身表率”“輝煌征程”三個主題篇章和“勞模工匠大講堂”組成。
9月28日,株洲博物館、株洲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株洲博物館、美術館新館位于天元區神農湖畔,總建筑面積20516平方米,包括自然地理、歷史文物、民俗文物和美術精品四大主題陳列展廳。新館展陳以文物藏品為核心,結合情景復原再造模式,輔以現代聲光電效果,系統呈現了株洲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民俗文化和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