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州加快建設蘇嘉鐵路遺址文化展覽館
近日,位于平望鎮的蘇嘉鐵路遺址文化展覽館建設進度條“刷新”,主體建筑部分完成70%,建筑結構已經搭建完畢,正在進行內外粉刷和墻面貼磚工作,整體施工進度60%左右。在建的展覽館旁,是將于明年通車的滬蘇湖鐵路,新老鐵路將在此相遇并上演穿越時空的交會。
該展覽館建設總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00平方米,于今年5月中旬動工,7月底展陳布置進場,預計8月完成整體展館布置達到對外開放的條件。展覽館建成后,將與今年一月竣工的蘇嘉鐵路平望北斗橋遺址公園相輔相成,共同展示蘇嘉鐵路的前世今生。
蘇嘉鐵路遺址文化展覽館的展陳部分共有八個板塊:序章、蘇嘉鐵路的清末前生、使命擔當、正式現身、至暗年代、重建歷史、圓夢時分和尾聲,通過影像、聲音、文字等多個維度,全方位展現蘇嘉鐵路的紅色記憶。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虛擬展廳的出現帶來了創新型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通過網絡可以隨時隨地瀏覽,也可以教學使用,近日,8月24日,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錦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同行者社工開展了“長沙記憶——走進馬王堆”傳統文化宣傳活動,邀請了省博物館講解員講解馬王堆漢墓的文化知識,通過云展廳,創新的向轄區內30多名青少年傳播馬王堆漢墓的文化知識。
文化體驗館是最直觀的產品展示平臺和文化解讀空間,可以直接體驗當地文化, 近日,嚴州狀元文化體驗館正式開業!這是一個介紹和展陳嚴州古代科舉文化的展廳設計,體驗館將傳統科舉文化與現代動畫風格相融合,旨在讓游客以參觀和體驗的形式感受先賢精神!
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網絡展示其產品和服務,而vr虛擬展廳的出現恰恰符合當下需求,而比較早應用的此技術的是國內各大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觀賞陳列性的展館,目前青州市博物館也開始打造網上虛擬vr展廳,既有常設展覽,也有臨時展覽。
9月5日上午,市委黨校、晉中職業技術學院現場教學基地、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校外教育實踐基地、圖書檔案管理專業實習基地揭牌儀式在市檔案館“晉中記憶”展廳舉行。
蒼南首個核電特色展廳-“綠能小鎮展廳”正式開館了,在展廳你可以找到“浙江三澳核電項目如何落地? 蒼南綠能小鎮整體規劃是什么樣? 有著怎么樣的發展歷程? 如何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基地? ”。
1988年以前,中國博物館分為三類:專業博物館、紀念博物館和綜合博物館。博物館分類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了解博物館,根據一些共同的標準將一定數量的博物館劃分為一類,明確博物館的共同特征,從而為特定類型博物館的發展和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提供指導。
重慶福彩文化展示廳位于重慶福彩大廈一樓,占地面積約170平方米,以“福耀巴渝·彩濟民生”為主題,設有發展歷程區、公益成就區、互動體驗區、未來展望區四大主題區,升級后的文化展廳打破了傳統的靜態展陳模式,運用全息投影、智慧屏等多媒體交互形式,將福彩文化和現代科技緊密結合,為觀展者打造出“數字+”的福彩文化體驗新場景,讓觀展者可以更加真實可感地“走近”重慶福彩。
地球奧秘展廳擬以巖石、礦物、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主,輔以模型、景箱、多媒體、景觀圖片、數字影視等輔助展品,重點展示地球的圈層結構、地殼運動、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以及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等內容。主要取材大眾感興趣且易接受的地學基礎知識,適當引入當今科學“上天入地”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認識,讓人認識地球,了解地球,從而更好地保護地球。
虛擬展廳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廣泛使用,畢竟它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瀏覽,近年來,一些大型的博物館、歷史陳列館、藝術館等都開始開發虛擬展廳,甚至每次重大展出也專門開發,方便國內文物愛好者,甚至學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宣傳教育的手段,近日,從龍門石窟研究院了解到,“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即日起,龍門石窟愛好者即可足不出戶觀看龍門石窟在廣州舉辦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