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舉辦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 “數智輔具”云展廳上線
19日,由省殘聯主辦,省殘疾人輔助器具資源中心、省肢殘人協會承辦的“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福建省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暨“數智輔具”云展廳上線及高端輔具展示體驗開放活動在福州舉行。活動通過視頻直播,吸引5169人次在線參與。
“數智輔具”云展廳
據介紹,“數智輔具”云展廳以“輔具開新篇、助力新時代”為主題,秉承“輔具賦能,成就夢想”的理念,致力傳遞新理念,推廣新服務,塑造新生活。上線啟動儀式上,技術人員現場講解“數智輔具”云展廳設計理念、功能布局、展品陳列,演示展廳操作方法。“數智輔具”云展廳是在融合“福建省殘疾人輔助器具綜合服務平臺”和福建省殘疾人輔助器具線下實體展示廳的基礎上設計建成的。
此次活動通過云展廳演示、科普講座、游戲互動、輔具體驗、視頻直播等方式,向廣大殘疾人和社會公眾普及輔助技術和輔具知識,展示高科技輔具產品,體驗科技賦能力量,展現“數智輔具”云展廳便利化服務功能,倡導全社會推動科技助殘工作,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幫助殘疾人、老年人及其他功能障礙者克服身體障礙,實現社會融合,共享美好生活。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發現臺灣》是一個常設展覽,專門展示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藏品歷史、臺灣自然和原住民寶藏的歷史,以及一個世紀前建立這個機構的日本研究人員的歷史。展覽的布景將過去與未來聯系起來,通過 367 件作品(包括博物館藏品中的 265 件最重要的作品)質疑文化遺產的前景,面對當代臺灣藝術家創作的雕塑、視頻和聲音裝置。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從3月1日起,華僑城濕地生態展廳及園區觀鳥屋暫停開放,恢復開放時間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最新消息,對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地質博物館是指以地球發展、地貌演化、巖石礦物等為主題的博物館,8月14日上午,歷經10年建設,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正式建成并免費向公眾開放。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發揮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的震懾作用,不斷增強廣大干部職工廉政意識和拒腐能力,黨建廉政教育展廳充分發揮教育基地政治教育功能,近日,中衛市全面從嚴治黨教育基地掛牌,該市黨員干部可就近接受廉政教育,真正實現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位于泉州市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建筑面積9000多平方米,展陳面積6500多平方米,分二、三、四、五層展區。常設展區展出各類非遺展品達650多件,薈萃我市眾多非遺保護項目,是國內最大的非遺館。參觀者不僅能看到非遺項目的實物展示、展板文字圖片介紹、多媒體演示,還能通過非遺傳承人的活態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遺魅力。
江山碗窯的制瓷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在江山碗窯的歷史發展中,有很多著名的陶瓷藝人和工匠,除了悠久的歷史外,在這里,觀眾可以了解到祖先們的智慧和技藝,感受瓷器與中國文化的緊密聯系。前者通過千年的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工藝體系,而后者又通過古窯遺址的保護傳承精神內涵。以此,我們以“瓷之鄉”、“瓷之傳”歸納九大內容板塊。
在當今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成為了一種趨勢,而保持和傳承自己的文化特色也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展示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一種新型的文化體驗館——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應運而生。3月8日,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展出的鄭州項目吸引了不少觀眾慕名而來。
群眾文化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于群眾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到婚嫁喪禮,小到穿衣吃飯,它們以各種形式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在無形之中影響著群眾的文化生活。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提取內核,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能更好地吸引群眾的參與,同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作出實際行動。
12月1日,中共九連工委舊址展廳揭幕暨《和平縣革命遺址通覽》發布儀式在河源市和平縣青州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