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承德市獅子溝橋交通節點的東北角,以其宏偉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這座博物館占地面積達540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5163平方米,由地上與地下兩部分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則達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為8.15米,整體設計既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傳統建筑的韻味,使得承德博物館成為承德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承德博物館內部功能分區明確,設施完善。六個文物展廳、兩個臨時展廳以及多媒體展廳等,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展覽空間。而書畫工作室、文化講堂、培訓室等多功能區域,則為游客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尤其是地下一層的“望長城內外——民族團結常設展覽”,更是以其獨特的歷史視角和豐富的展覽內容,成為了承德博物館的一大亮點
望長城內外民族團結常設展覽位于承德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廳的東南部,這里以清代民族團結的歷史為背景,通過生動的展覽形式,展現了承德作為民族結合部的地區特點,以及清中央政府在這里舉行的重大政治、軍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動。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清代民族團結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
第一部分:
合內外之心 成駐固之業
這一部分通過三個單元,展現了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如何通過“木蘭秋狝”等活動,加強與蒙古各部的聯系,實現民族團結與穩定。
第一單元“圍場行圍 恩施澤布”,通過模擬的圍獵場景和詳細的文字解說,展現了康熙皇帝每年秋季在木蘭圍場舉行的“木蘭秋狝”活動。這一活動不僅鍛煉了軍隊的戰斗力,還通過賞賜、封爵等方式,拉近了與蒙古各部的距離,實現了政治上的安撫與穩定。同時,“塞宴四事”等活動的舉行,更是進一步加深了滿蒙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
第二單元“親征朔漠 穩定北疆”,則通過烏蘭布通之戰和多倫會盟等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了康熙皇帝親征朔漠、穩定北疆的英勇事跡。烏蘭布通之戰是康熙皇帝親自指揮的一場重要戰役,通過這場戰役,康熙皇帝成功擊敗了噶爾丹的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而多倫會盟則是康熙皇帝為加強蒙古各部的團結而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通過這次會議,康熙皇帝成功地將蒙古各部納入清朝的統治之下,實現了民族團結與穩定。
第三單元“攬政山莊 合心固業”,則通過溥仁寺與溥善寺的修建、皇輿全覽圖的繪制等歷史事件,展現了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行政治活動、加強民族團結的舉措。避暑山莊不僅是康熙皇帝的避暑勝地,更是他處理政務、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場所。在這里,康熙皇帝通過舉行各種政治活動,加強了與蒙古各部的聯系和溝通,實現了民族團結與穩。
第二部分:
承先祖“德澤”舉“家法”毋
這一部分通過兩個單元,展現了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如何繼承先祖的遺志,繼續加強民族團結與穩定。
第一單元“扈從塞外 賦閑山莊”,通過模擬的府邸獅子園和雍正皇帝的詩詞作品,展現了雍正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生活和創作。雍正皇帝在位期間,雖然政務繁忙,但他仍然經常到承德避暑山莊度假和避暑。在這里,他不僅享受到了寧靜的生活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還通過詩詞創作等方式,表達了對先祖遺志的繼承和對民族團結的重視。
第二單元“習武木蘭 毋忘家法”,則通過繕修山莊和雍正時期民族關系的描述,展現了雍正皇帝對先祖遺志的繼承和發揚。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不僅加強了軍隊的訓練和裝備更新,還通過各種方式加強與蒙古各部的聯系和溝通。他深知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因此始終將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
第三部分:
譜團結之曲 奏盛世華章這一部分通過四個單元,展現了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如何繼續加強民族團結與穩定,并創造了盛世局面。
第一單元“肄武習勞 巡幸木蘭”,通過模擬的乾隆皇帝“木蘭秋狝”場景和行圍四詠等詩詞作品,展現了乾隆皇帝對先祖遺志的繼承和發揚。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每年秋季都會到木蘭圍場舉行“木蘭秋狝”活動,以此鍛煉軍隊的戰斗力并加強與蒙古各部的聯系。同時,他還通過行圍四詠等詩詞作品,表達了對先祖遺志的懷念和對民族團結的重視。
第二單元“萬樹盛宴 隆恩慶典”,則通過模擬的接見、頒賞、賜宴等場景和詳細的文字解說,展現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行的各種慶典活動。這些慶典活動不僅展示了清朝的繁榮和強大,還通過賞賜、封爵等方式拉近了與蒙古各部的距離,實現了政治上的安撫與穩定。同時,這些慶典活動還促進了滿蒙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
第三單元“外廟紀事 輝映陪都”,則通過普寧寺、普佑寺等外八廟的修建和歷史事件的描述,展現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周圍修建外八廟的舉措和意義。這些外八廟不僅是為了滿足宗教信仰的需求而修建的宗教建筑,更是乾隆皇帝為了加強與蒙古各部的聯系和溝通而采取的政治手段。通過這些外八廟的修建和宗教活動的舉行,乾隆皇帝成功地拉近了與蒙古各部的距離,實現了民族團結與穩定。
第四單元“往來交流 功昭四海”,則通過接見藩屬國使節和樸趾源《熱河日記》等歷史事件的描述,展現了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的舉措和成果。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的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他不僅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還通過接待外國使節和商人等方式加強了對外交流與合作。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清朝的繁榮和發展,還提高了清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望長城內外——民族團結常設展覽”以生動的展覽形式和豐富的展覽內容,展現了承德作為民族結合部的地區特點和清中央政府在這里舉行的重大政治、軍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動。通過這個展覽,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民族團結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感受承德作為清朝皇家避暑勝地和民族團結重要場所的獨特魅力。同時,這個展覽也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了解歷史文化的平臺,使他們更加珍惜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團結精神。
5月24日,長沙市兒童健康科普館正式開館,這不僅是一個科普教育基地的啟用,更是唯嘉兒科辦院初衷和服務理念的具體體現,標志著唯嘉兒科在助力長沙兒童健康科普教育方面開啟了新的探索模式。
近日,由市交通控股集團權屬明茂新能源公司投資建設的連云港市首個新能源汽車綜合展廳主體框架建設完成。該項目以銷售新能源汽車為產業主線,占地面積約9200平方米,集展示銷售區、新能源充電區、精品裝潢區、新能源科普區為一體。
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主辦,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中意技術轉移中心承辦的第十屆中意創新合作周濟南分會場開幕式舉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600余位中意代表共商合作,深化兩國科技創新交流。
青島新聞網11月18日訊 “青島隴南一家親”隴南特色產品網上展廳上線儀式在青島市級機關4號辦公樓舉行。首個“青島隴南一家親”隴南特色產品網上展廳在青島新聞網率先上線。
如今,數字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關鍵詞之一,從香港2020巴塞爾展快速轉型為線上展廳開始,各大藝術機構也開始探索有效策略。 因為疫情各大美術館都不能參觀,所以數字技術自然成為解決困境的方案。銅陵市美術館數字展廳2021年11月下旬通過驗收和試運行調試,并于12月1日起面向公眾開放使用。
清潔熱能科普展廳是一個介紹熱能清潔利用的展覽場所,主要向觀眾普及熱能清潔利用的科學知識,介紹熱能清潔利用的技術和應用。近年來,玉屏與貴州玉屏清潔熱能有限公司合作,結合地方特色建立玉屏清潔熱能科普展廳,為公眾全面展示科普核能知識。
博物館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娛樂等功能通過互聯網表現出來,可以擴大博物館的收藏和展示空間,在互聯網上向博物館呈現真實物理博物館的立體方式,從而將博物館帶入一個公眾可以參與互動的新時代,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從而達到科普的目的。近日,滄州博物館打造了“革命烽火 紅耀滄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滄州革命史展”網上展廳!
日前,“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首鋼長治鋼鐵公司廠史展覽館舉行。
文化展廳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商業和文化場所,建筑精神的出現可以促進游客體驗歷史的文化魅力,感受歷史的進步和展望未來,給游客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近日,從化區城郊街東風村舊村改造復建區建設正式啟動。這也是從化正式啟動舊改的第一條村,舊改面積相當于約13個獵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