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不閉館的全面從嚴治黨主題展館,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數字展館正式上線,即日起,觀眾登錄武漢革命博物館官網,足不出戶就能感受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走過的偉大足跡。
數字展館
2019年5月9日,國內首個全面展示黨的紀律建設光輝歷程的專題性展館——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正式開館。截至2019年12月底,展館已接待觀眾50余萬人次,4000余家各地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到館開展主題學習。
此次武漢革命博物館全新打造的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數字展館,突出紀律主題,彰顯時代特點,運用業內領先的720度激光采集技術,全景呈現實體展覽內容。數字展館支持地圖導覽和講解大綱定位,解說全程音畫同步,系統根據講解詞內容自動跳轉,為觀眾提供深度代入的瀏覽體驗。除手動瀏覽模式外,數字展館設計40分鐘快速瀏覽、90分鐘詳細瀏覽、170分鐘沉浸瀏覽三種漫游模式,拖動進度條即可任意選擇觀看進度,滿足不同的參觀學習需求。
同時,數字展館最大限度還原實體展廳原貌,通過多媒體互動疊加圖文、音視頻等形式,高清呈現405件(套)文物資料、7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200余本近10000頁電子書籍。觀眾可點擊翻閱電子書,對實物藏品制作而成的三維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旋轉移動,實現多角度的細致觀看。數字展館還設計了分享功能,觀眾可將感興趣的內容通過主流社交工具進行分享,讓展品“動起來、活起來、炫起來”。
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數字展館的全新上線,順應時代脈搏,實現了實體陳列館的時空和用戶延伸,將更好地發揮其作為黨員紀律教育平臺的功能作用。
圖文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工人文化宮作為群眾文化工作排頭兵,肩負著活躍職工包括社會其他階層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的任務,也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組織有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以取到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近日,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正在建設中的滄州市工人文化宮項目進展順利。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職工服務中心、工人小球館均在進行內外部裝修,室外景觀及配套工程已進場施工,今年底將整體完工。
11月1日,從宿州市博物館獲悉,經過近一年半的展覽籌備和提升改造,該館“兩漢遺珍”展廳現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
非遺民俗文化館是一個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的場所。這些文化館通常包括各種手工藝品、剪紙、泥塑、年畫、刺繡等非遺類民俗物品,反映了不同地區的民俗生活。
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近日,長壽區博物館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陳列布展,預計2022年初建成投用,屆時將免費對公眾開放。
地質博物館是指以地球發展、地貌演化、巖石礦物等為主題的博物館,8月14日上午,歷經10年建設,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正式建成并免費向公眾開放。
9月26日,在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展交中心VR云展廳正式啟動,這標志著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面向大眾開放,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啟展示交易大平臺。
福建省首家智慧化眼健康科普館——廈門眼科中心眼健康科普館31日在廈門眼科中心五緣院區正式開館。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中國扶貧開發戰略的重大轉型,農產品電商扶貧是一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扶貧模式,能夠發揮各種資源,帶動就業。黃岡地標優品扶貧館線下展示館營業,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持續發力,創新電商扶貧營銷模式,加強服務監管,提升服務水平,線上線下同步營銷,把綠色資源變成綠色供給,用高質量的商品供給推動產業發展。
建設防震減災科普館,對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傳統的科普館都是展示科普知識、現象和原理,然后通過圖文講解板向觀眾傳達防震減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這種靜態、單一的展示模式缺乏情調和可操作性。觀眾看著整個展廳,還是覺得災難離自己很遠,沒有形成防震減災的意識。設計防震減災科普館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包括展示內容、展示形式、空間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