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家的重視和相關政策的推出,加深了人們對環保意識,而科普展館的出現,開展科普宣傳工作,既能夠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又能夠較好地影響到科普宣傳參與者,而科普場館是科普宣傳工作的重要資源。
近日,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鳥類科普展館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成為市民、游客零距離“接觸”、認識野生鳥類、普及鳥類科普知識的好場所。
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鳥類科普展館
據了解,整個科普展館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正中是模擬的鳥類棲息區域,里面放置有20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鳥類模型,配合不同的環境搭配,顯得惟妙惟肖。此外,科普展館還通過3D視頻投影方式,動態展示了巢湖流域不同的野生鳥,市民和游客可以通過模擬的空間標本,零距離地接觸、了解鳥類的生存環境。
鳥類群落對于環境變化和人為干擾極其敏感,國際上常將濕地鳥類的群落結構和豐度作為評估濕地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退養還濕、退耕還濕等措施的實施,花塘河、柘皋河、烔煬河等流域成了眾多水鳥的樂園,吸引了包括東方白鸛、白琵鷺等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在此越冬棲息。
當前,巢湖流域現有鳥類47目93科138種,其中不乏國家級保護鳥類,如東方白鸛、白肩雕,皆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灰鶴、鴛鴦、斑頭鵂鹠、紅角鸮、紅隼、黑耳鳶、白尾鷂、小鴉鵑等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屬于安徽省地方重點保護的鳥類共有26種,如四聲杜鵑、大杜鵑、灰喜鵲、黑枕黃鸝、家燕、環頸雉、白眉鴨、金腰燕、虎紋伯勞等。
圖文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近日有這樣一則新聞,5月16日,“周末趕集”公益活動在黔東南黎平縣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如期舉行,前來購物的群眾絡繹不絕,別具黎平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在黔東南黎平縣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的出現,發展當地生態農產品經濟。
通過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館,可以將革命歷史知識、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傳輸給群眾,潛移默化,行之有效。6月17日,江西師范大學舉行紅色文化教育館揭牌儀式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遷址揭牌儀式。
企業展廳是一家企業對外宣傳的綜合展示窗口,不同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企業展示的不同形象,上半年,在位于中國納谷的華陽集團新材料產品展廳——綠色節能建筑新材料展廳正式亮相,這里將成為人們認識華陽轉型路徑、了解華陽嶄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是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健全反腐倡廉教育長效機制的重要途徑。為加強基地勤政廉風建設,充分發揮基地在宣傳廉政文化和進行廉政教育中的作用,今年,炎陵縣紀委籌資70萬余元,啟動了炎陵縣勤政廉風文化展覽廳布展工作,整個布展工作歷時半年,于10月正式對外開放。
近日,深圳南山博物館發布通告,因展廳臨時檢修,南山博物館四樓“南山改革開放史”展將于10月12日至10月18日閉展七天。
因展廳設施維修及電子設備升級,衡水博物館自2021年10月26日9時起,暫停對外開放和預約參觀,恢復開館時間另行通知,請密切關注“衡水文廣旅游”微信公眾號。
疫情限制了部分城市市民參館需求,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享受在手機端或pc端享受參觀博物館,隨時隨地,只要你想看,通過現有技術就可以看到,前提是當地博物館已開發了網上展廳,日前,在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的市城建檔案館網頁中和單位公眾號上,開通了“德州市城建檔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網上展廳,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即可瀏覽、了解城市建設的歷史文脈、影像德州、城市演變、城建檔案等內容,滿足人民群眾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文化生活需求。
網上成果展或稱為網上成果展廳,線上成果館,線上展廳,一般是通過網絡手段,全要素呈現,重點突出展示當地某項政策下所取得的成就成果及社會經驗,從貴州省生態移民局獲悉,貴州“兩個移民”工作網上成果館建設完成。成果館收集了大量工作資料,全面總結和展示了貴州“兩個移民”工作中的主要經驗做法,為匯聚推進“兩個移民”與“四化”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力量,形成高質量推進生態移民工作的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虛擬展廳作為虛擬現實技術與展廳功能相結合的產物,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加了觀眾參與展覽的欲望,使展覽更加靈活安全,讓用戶體驗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近期,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數字展館更新上線,推出線上VR展廳,這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展陳提升重開后的配套更新,市民可通過線上VR展廳一睹船政文化博物館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