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貴州、湖南等14省在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綜合評價為好,總體水平較高,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時,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對14個省各獎勵了3億元。從這條新聞不難看出,去年這14個省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網站上也更新了一些關于這些省脫貧攻堅的展覽館,比如《江蘇南通農業扶貧館實體展廳開放》、《鳳凰縣4月7日精準脫貧展覽館開館!》、《黔南州脫貧攻堅展網上展館已上線!》,這些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建設其實對當地扶貧有一定指導意義,本網站日后會更新關于各地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建設,今日本文就廣西脫貧建設的展示館進行介紹。
2019年12月10日,廣西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舉行開館揭牌儀式,標志著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作為紀念百色起義90周年系列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內容的館所正式對外開放。當天,來自百色市、右江區領導干部、扶貧干部代表等300多人作為首批參觀者入館參觀。
廣西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
百色市是全國扶貧攻堅重點區域和主戰場,全市12個縣區中有國家級貧困縣10個,自治區級貧困縣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100萬人。為了全民展示百色數十年來的脫貧攻堅成果,激勵老區各族人民不斷開拓進取,今年百色市決定修建百色脫貧攻堅展示館。
展示館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展廳面積2200米。展示內容以時間為脈絡,分設序廳、歷程篇、幫扶篇、榮譽篇四個部分,以圖片、實物為主要展示語言,充分運用聲、光、電、多媒體、油畫、場景復原、幻象成景等現代展陳技術手段,全面展示了百色各族人民百折不撓、砥礪奮進、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精神風貌和決心。
2019年14個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的省分別是:河北、內蒙古、吉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西藏、新疆!
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在新時代背景下,科普教育已成為提高國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普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政府積極開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以表彰在科普教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那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申請條件的單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社會治理展廳是一個展示社會治理成果和先進技術的場所,社會治理線上展廳是以線上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的成就。邢臺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在社會治理宣傳上創新模式。日前,邢臺社會治理線上VR展廳上線,打破傳統展館的時空限制,實現展廳“24小時不打烊”。
建設防震減災科普館,對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傳統的科普館都是展示科普知識、現象和原理,然后通過圖文講解板向觀眾傳達防震減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這種靜態、單一的展示模式缺乏情調和可操作性。觀眾看著整個展廳,還是覺得災難離自己很遠,沒有形成防震減災的意識。設計防震減災科普館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包括展示內容、展示形式、空間布局等。
檔案把往復不斷的現象真實地記錄下來,使瞬間變成永恒,成為人們進行反復觀察和研究歷史現象、準確尋找事物發展規律的可靠依據。檔案館是集中保管黨和國家重要檔案的基地,是社會各方面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中心,檔案館工作是我國檔案事業的主體。
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各地根據當地疫情情況陸續恢復開放博物館,近日,備受矚目的漳州市博物館新館8月19日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部分展廳。
科技館利用節假日策劃開展新穎、有趣、活潑、參與強的主題性科普教育活動,對科技館有拓展展教內容、豐富科教形式的作用,今天上午,湖州市眼健康科普展廳在科技館正式啟動,展廳設計以“睛”彩“視”界,呵護未來為主題,堅持以政府政策為主導、部門聯動、多元參與、務實開展各類眼健康宣傳工作。
9月8日起,中國科技館主展廳、兒童科學樂園、特效影院及短期展廳全部實現對外開放,科學商店及觀眾餐廳恢復運營。全面恢復開放后,科技館將恢復部分展廳表演及現場教育活動。
2020年2月29日,是文登區米山水庫建設竣工60周年。當年建設米山水庫,是在全國大興水利的時代背景下,文登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眾志成城、甘于奉獻的精神,在母豬河上創造了文登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