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陳列館是記錄村莊歷史沿革、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載體,在傳承村鎮記憶、村民道德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較常見的形式有民俗陳列館、村史陳列館、村史博物館等。民俗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弘揚,既是歲月的變遷,也展現了近年來黨領導下農村發展改革的步伐。本文簡要介紹了鄉村村史館如何策劃設計:
村史館設計的要點以下幾個步驟:
1、策劃主題大綱
根據該村的歷史文化特點,設計了場館主題 編寫村史大事記、圖文資料、實物展覽、榮譽展示和視頻圖像等。重點展示村莊歷史、經濟發展、先進典型、村容村貌、文化生活和民俗風情 布局設計方案村莊歷史博物館有村莊歷史溯源、發展概況、村莊大事記、好人好事、生產工具、衣食住行等實物陳展。反映了該村的歷史傳承和黨領導下農村發展變化的概況 用一篇篇文章承載歷史,用圖片記錄進度,用隨處可見的真實場景濃縮記憶 注重村落特色,展現人們推動風俗習慣、生產建設、經濟發展等的風貌。
張樓村史館
2、施工展示制作
收集村內代表性物件的實物、資料、圖片,通過雕塑浮雕還原重要事件或代表性人物的場景 這些材料速捷展具展出。靈活的安裝形式和創造性的設計不僅美觀,而且可以自由組裝和更換內容,有利于展廳后期的維護 以復古風格為主,結合現代科技,豐富了展廳的內容和形式
前楊村史館
3、目的意義所在
讓村民了解自己家鄉的發展歷史,調動村民致富、超前思考的積極性,描繪這片土地的發展軌跡,反映村莊的發展變化挖掘、保護和弘揚民俗文化 一方面是帶回過去的點點滴滴,留住大家的記憶;另一方面,它也希望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 通過了解村莊的歷史變遷以及黨在農村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成就 讓年輕一代在黨的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
村史館為全村群眾打開了了解自身,了解父輩,了解歷史的一扇窗,傳遞了正能量。通過村史館建設,讓優秀的本土文化得以根植,得以發展,讓更多的人熱愛自己的家鄉,讓群眾了解歷史、傳承文化中弘揚愛國主義。
圖文節選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延伸閱讀:《民俗家風展廳、鄉愁文化展廳,留住“鄉村記憶”》 《【文化展廳】六郎莊村村史館》
黨建展廳是近幾年在黨建文化建設中比較常見的展示形式,很多地方宣傳教育黨建文化都會選擇這種,想做黨建展廳必須找專業的展廳設計公司設計制作,黨建文化展廳不同于一般企業展廳,更注意文化教育方面,更注重嚴謹,本文就黨建展廳設計有哪些重點簡單的介紹。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在當今時代十分重要,尤其是各方面的成熟相比過去要早很多,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全國各縣(市、區)院要積極建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展廳,那么怎樣建設一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展廳,本文就這個問題簡單的了解下。
企業展廳不僅是展示產品的場所,更是企業故事的舞臺,是企業文化的具體呈現與受眾建立深度聯系的橋梁。
從人類科學發展史來說,企業也是知識的結晶。企業自誕生的那一天起,文化便應運而生,因為企業文化總是伴隨企業的誕生而誕生,伴隨企業的消亡而消亡。可以這樣說,一部企業史,也就是一部企業文化史,研究企業的文化離不開企業歷史。就一般意義上的企業文化而言,企業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組織或群體, 這個群體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其獨特的文化。只不過,當時還尚未賦予它“企業文化”的概念而已。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住宅小區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質與功能日益受到關注。近期,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便是示范小區是否有必要設立展廳。本文簡單介紹下:展廳在住宅小區中的價值與意義,僅供參考:
由于疫情影響,國內外很多展會大多延期或者取消,沒有展會的這種宣傳方式,很多企業領導人就開始另辟蹊徑,考慮其他宣傳手段,有展廳的公司開始考慮是否升級展廳,還沒有展廳的公司也將做展廳提升議程,開始著手建設自己的品牌營銷展廳,雖然疫情不能大規模的參展,但是可以通過邀請客戶來自己公司參觀展廳,更加直觀而深入的了解企業,那么要做展廳就得考慮展廳設計和裝修公司,市面上那么多的站臺設計公司繁多,如何選擇一家專業且性價比高的公司?哪家最厲害。
黨建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建文化展廳一般展示黨建成果、歷屆領導的貢獻以及未來跟黨發展的方向,需要準確定義黨建文化主題、時代性的展示、深刻的黨史印象和空間的合理使用安排。本文簡單總結了‘如何設計黨建文化展廳?’幾點重點!
傳統的展廳已經無法達到吸引客戶的眼球,尤其科技創新,多媒體設備展示的多樣化時代,而展廳一直作為企業與用戶之間的對話平臺,展現本身企業形象及產品的關鍵場地。那么現代化科技的展廳設計理念有哪些?
在人工智能技術高速迭代的當下,公眾認知與前沿科技間的鴻溝日益顯著,常州長三角通用決策實驗室的使命,就是將抽象算法、龐雜數據與百年技術演進史,轉化為可感知、可對話的空間語言,如同一座“翻譯器”,將OpenR、AgentK等前沿技術的復雜邏輯,轉化為公眾可感知的空間敘事。設計團隊面臨的不僅是美學命題,更是一場“數字系統”與“物理規則”的博弈——如何在有限墻面呈現無限信息?如何讓投影光影“馴服”于非線性曲面?又如何讓八塊屏幕演繹統一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