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北首個居家養老展廳亮相沈陽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完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思路,為創新開展養老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居家養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選擇,11月3日,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平安管家”入駐沈陽,東北首個居家養老展廳同步在沈落成并投入使用,位于皇姑區平安財富中心5樓的居家養老展廳看到,展廳分為活力年華、精彩暮年、品質養老、尊嚴晚年四個主題區域,展廳以沉浸式體驗,向參觀者呈現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
東北居家養老展廳
展廳全程采用“講解+互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開展養老公益宣傳活動,讓客戶更直觀地了解老年居家生活的不便及安全隱患,讓適老化知識更生動地進入社區,惠及老年人和家庭。
東北居家養老展廳
房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適老化改造,比如在衛生間增加L型扶手,廚房改造為升降櫥柜,臥室增加助起扶手等。整套風險監測設備讓居家養老更顯智能,比如廚房安裝水浸報警器;天花板安裝智能監測雷達,精準識別老年人是否摔倒。監測設備與一款特制的智能音箱相連接,音箱不僅可以聽音樂、看視頻,同時也收集分析監測設備信息,當老年人出現行為、體征等突發狀況,系統會自動報警以應對老年人失去意識的情況。此時真人管家第一時間介入,通過音箱與老年人對話了解情況,同時通知用戶家屬,并在危急時刻呼叫120救助,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
徐謂禮文書完整記錄了徐謂禮這樣一個南宋中級官員從嘉定十四年初入仕至淳祐十二年,約三十年的仕宦經歷,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為系統完整的宋代“官員檔案”,也是首次于墓葬中出土的宋代文書,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
8月25日,濟寧市任城區漢文化博物館及漢園文創中心啟用,標志著任城區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在文化之心中,城市展覽館巍然矗立,如一顆明珠鑲嵌于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其設計精妙,自然與建筑相得益彰,內部空間既寬敞明亮又富有層次感,猶如一幅穿越時空的精美畫卷,訴說著開化的歷史變遷與未來憧憬。步入展廳,一股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但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城市規劃展區所呈現的璀璨成果。城市規劃,以其獨特魅力,詮釋著綠色生態、人文關懷、創新驅動與可持續發展的四大核心理念。
4月22日,陜西漢中市西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開館。自2007年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以來,對全縣文化遺產開展全面普查、登記、建檔,積極申報保護級別,共普查出縣級非遺項目10大類63項,其中,成功申報以牛肉干、綠茶手工制作技藝等為代表的省級非遺保護名錄7項,以松花蛋、面皮子等為代表的市級非遺保護名錄8項。
城市規劃展廳作為城市整體形象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以及城市發展成果與總體趨向。12月6日,濟南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在濟南高新區發展規劃展廳開展“政府開放周”活動,邀請區內各單位代表、市民代表、解說志愿者等零距離體驗濟南高新區對外展示形象窗口。
如今,數字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關鍵詞之一,從香港2020巴塞爾展快速轉型為線上展廳開始,各大藝術機構也開始探索有效策略。 因為疫情各大美術館都不能參觀,所以數字技術自然成為解決困境的方案。銅陵市美術館數字展廳2021年11月下旬通過驗收和試運行調試,并于12月1日起面向公眾開放使用。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博物館對于全面推動城市的歷史文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歷史文化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主要載體,其發展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和對外形象,更直接影響到市民群眾的精神生活。4月11日,延吉市歷史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延吉帽兒山(恐龍)文化旅游區舉行。
6月13日,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揭牌儀式在惠東縣文化館舉行。現場,惠州市文廣旅體局、市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惠東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縣文廣旅體局,各鎮(街道、區)及“非遺”項目共六十多位代表參加揭牌儀式。
展館以時間的概念來引導展覽的參觀線路,使展覽各內容之間形成時令變化的時空感,是本民俗展覽的特色和獨特創意。全館主要以創意復原、模擬實景的方式來實現展示空間的趣味性和節奏變化,我們采用借景的方法,使各內容場景之間形成相映,延伸的連接關系。概念展線和內容的融匯達到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