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落成
所謂校史即是指對學校從建立、發展以及變遷過程做真實記錄的文獻資料。而校史館作為陳列校史文獻的重要基地,無論是校園的文化建設,還是對學校歷史研究,都可以以校史館中包含的“內容”作為依據,對師生開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
11月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開館。校史館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共分兩層:一層由門廳、編年體展廳、黨建專題展廳、大師專題展廳、登山專題展廳和學院風采展廳組成;二層由校友館、多媒體展廳、兩個臨時展廳、校友交流廳以及讀書休閑區組成。其中,編年體展廳包含《地學國脈孕偉業》《國運垂青建黌門》《艱苦奮斗奠基業》《櫛風沐雨續弦歌》《重振雄風展英姿》《開創大學新格局》《同心共筑地大夢》等6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回顧展示七十年辦學發展史。
校史館是學校生動鮮活的文化殿堂和地大人的精神家園,是賡續學校血脈、傳承地大精神的教育基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故宮廳”28日揭牌。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在院外常設舉辦精品展覽的專業展廳。當日,舉行“盛世琳瑯——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玉器展”首展開幕式。
數字化展廳是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及多媒體手段,對展廳內環境、內容和服務等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近日,濟南市水文中心打造的泉城水文數字化展廳已經順利完成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線上復核,在元旦前夕,已做好準備跟廣大市民見面。
凈零碳又稱碳中和,即通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移除量實現凈零排放。首家以凈零碳為主題的展廳在2021年6月底亮相南洞藝谷景區。它結合了景區原有的生態景區特色定位,以展示、宣傳、教育為主要功能,免費開放。
杭州版本館,又名文潤閣,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文潤路1號,緊鄰歷史悠久的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中國國家版本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是新時代的文化地標。這座占地10.31萬平方米的宏偉建筑,巧妙融合了宋代園林的神韻與現代藏書建筑的設計理念,由主書房、南書房、文潤閣、山體庫房、附屬用房等共計13個單體建筑組成,展覽總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
為深入發掘新會婚俗歷史文化底蘊,傳承發展優良婚姻家庭文化,遏制婚俗不正之風,實現為“愛”減負,為幸福加分,此次新會區作為廣東省第二次婚俗改革試點區將打造具有新會特色的婚俗文化展廳。
在鼓浪嶼管委會、思明區市政園林局和鼓浪嶼街道辦的支持下,鼓浪嶼百年足球展廳日前落成,慶祝鼓浪嶼申遺五周年——鼓浪嶼足協足球隊與廈門二中足球隊友誼賽同時舉行。
博物館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娛樂等功能通過互聯網表現出來,可以擴大博物館的收藏和展示空間,在互聯網上向博物館呈現真實物理博物館的立體方式,從而將博物館帶入一個公眾可以參與互動的新時代,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從而達到科普的目的。近日,滄州博物館打造了“革命烽火 紅耀滄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滄州革命史展”網上展廳!
齊地,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輝煌的歷史篇章,孕育了獨特的齊文化。如今,以齊國故都臨淄為依托,齊文化博物館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長卷,將我們帶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感受齊國八百年的興衰變遷。
安全是核能和核技術發展的生命線,4月13日,廣西首個以“中國核安全觀”與“核知識”為主題的科普展廳——“核與核安全展廳”在柳州市揭牌開館。該展由廣西地礦局主辦,柳州市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單位協辦,廣西三〇五核地質大隊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