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紅色中國——革命文物藏品圖片展》25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該展是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有關要求,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在匯集全國有關革命文物圖片資料基礎上,精選制作的一次革命文物專題展覽。
展覽分為革命歲月、建設年代、改革篇章、奮進新時代四個版塊,共展出338件(套)各博物館館藏革命文物和45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圖片資料。從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到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中繳獲的步槍,從1956年首批出廠的“解放”牌汽車到慶祝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印發的《人民日報》,從1977年廣東省高等、中專學校招生準考證到世界貿易組織宣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用的木槌,從“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模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2017年新設立的“八一勛章”,一件件文物猶如一座座豐碑,訴說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動人故事。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悉,主辦方還將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推出革命文物數字展廳,通過互聯網展示革命文物;并探索與各地文博單位和基層部隊聯合開展“紅色中國”主題巡展。
隨著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至三級,中國科技館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目前僅開放主展廳。同時,科技館還將在暑期推出“云享科學”系列活動,將科普內容移至云端。
在歷史展覽中構建敘事,既需要在史料基礎上組織線性結構,串聯符合史實的因果關系鏈,又需要結合空間關系,通過起伏節奏牽動觀眾情緒,引發思考和共鳴,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殘聯殘疾人輔具和無障礙設施展示廳是一個專門展示殘疾人輔助器具和無障礙設施的場所,旨在促進殘疾人更好地參與社會,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近日,鄱陽縣殘聯殘疾人輔具和無障礙設施展示廳設立。縣殘聯工作人員向前來參觀體驗輔具和無障礙設施的殘疾人細心介紹各輔具的功能,詢問他們在日常中使用輔具所碰到的實際問題,詳細記錄他們需要的無障礙設施,盡力滿足每一個殘疾人的生活需求。
6月9日,健康基地園區企業中山市慧谷總部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深中(慧谷)產業資源展廳揭牌儀式在深圳福田區舉行,深中(慧谷)產業資源展廳的揭牌標志著火炬開發區再一次創新“以商招商”新模式,發揮優質企業帶動作用,助力深圳招商實體化步上一個新臺階。
7月1日,由中國青年報社與共青團河南省委共同推出的“紅旗渠精神”云展廳上線,在“Web3D引擎+AI智能交互”技術支持下,數字講解員青雨首次亮相,全程帶你解鎖“數字沙盤”等元宇宙新技術,直觀感受老一輩建設者“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體驗震撼人心的現代傳奇。
云展廳是疫情期間比較熱門的詞,畢竟很多博物館、陳列館等都不能去參觀瀏覽,今年的廣交會都是線上舉辦,那么云展廳就是企業線下的實體展廳,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技術搬到網上一種形式,5月25日,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云展廳正式上線,因疫情關閉的博物館通過云端展覽的新面貌向公眾開放,采用這種方式,讓更多想參觀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有了更多方式。
鹽城黃海濕地,這片位于江蘇省鹽城市的瑰寶之地,不僅是中國的自然遺產,更是全球生態系統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的生態功能,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帶您深入探索這片神奇的濕地,感受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近日,中共濰坊市委依法治市辦、濰坊市司法局正式上線全省首個民法典宣傳云展館。這是濰坊市今年“民法典宣傳月”期間重點打造的“一站式”民法典學習宣傳線上平臺,進一步營造了學習宣傳民法典的濃厚氛圍。
展標墻以江南建筑的屋檐屋脊為設計靈感,提煉后作為標志性的亮點。一側設置為LED大屏,平時參觀者可以通過觸摸進行非遺查詢,需要互動講解時,則可以通過多媒體交互的形式,選取地圖上的不同區域將遂昌非遺進行演示,讓序廳更加生動鮮活地展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