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上海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出臺的時候很多人還分不清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垃圾,如何弄懂這些垃圾的分類,也成為讓人們頭疼的一大難題。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有些地方會有相應的辦法,比如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打造了湖州首家鄉鎮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
海洋垃圾、陸地垃圾通道
通過對城市與農村垃圾分類政策的調研,最終定位于“宣教+體驗”的設計理念。以“垃圾分類刻不容緩”“垃圾分類知識學習”“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幾個板塊,將政策性的知識通過垃圾的“場景敘事”“交互界面”“VR游戲體驗”“手工制作”等方式來達到最終宣傳教育的目的。
將垃圾分類知識進行VR+宣教視頻化,以高科技手段使垃圾分類知識寓教于樂。VR游戲內包含了豐富的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參觀者可以通過將垃圾投入正確的垃圾桶內來獲得積分,把垃圾分類知識游戲化,所獲得游戲積分立即可以兌換成獎品,以此激勵參與積極性。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新藍網.浙江建設《場景敘事+VR體驗,湖州首家鄉鎮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開館》,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展館圈人氣最高的創意美學展廳21例,是一些具有創新和獨特美學理念的展廳。這些展廳不僅在視覺上引人入勝,同時也注重參觀者的體驗和互動。通過巧妙的裝置、互動技術和空間設計,為參觀者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盛宴和沉浸式體驗。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創意美學的魅力,也為展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13日下午,“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后,馬首銅像轉至正在@國家博物館 展出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一起展出至11月27日。
2020年2月29日,是文登區米山水庫建設竣工60周年。當年建設米山水庫,是在全國大興水利的時代背景下,文登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眾志成城、甘于奉獻的精神,在母豬河上創造了文登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
受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影響,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宣布取消,不過,參展畫廊的藝術作品在網上展廳做了精彩呈現,讓我們得以足不出戶感受“云觀展”之樂。線上展廳于2020年3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進行了貴賓預展,并于2020年3月20日至3月25日對公眾免費開放。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開始研究線上展廳,滿足大家足不出戶就可參觀瀏覽展廳的愿望,近日石家莊市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禁毒教育基地暫時關閉,為了讓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觀學習,戒毒所專門制作了毒品預防教育全景數字展廳,可以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宅在家中就可以參觀禁毒教育基地,接受毒品預防教育。
科技成果展廳的作用,是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重要科技活動場所,是開展科普教育、舉辦科技交流、傳播科技知識的重要陣地。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三超”文化展廳,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展示大慶油田科技攻關成果的重要平臺,直觀地將“三超”精神和大慶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進行了展示。
9月1日,南岸區鄉村振興消費幫扶周·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暨南岸—石柱消費幫扶協同發展聯動中心掛牌儀式,在南岸區廣福大道舉行。該中心將主要開展鄉村振興消費幫扶、農產品采購銷售、農產品電商直播、數字認養及訂單農業以及農產品品牌宣傳等服務。
11月24日上午,位于外高橋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的“智能制造物聯網”展廳正式開幕,該展廳是由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VDW)與上海浦東智能制造協會攜手打造的智能制造物聯網聯合演示中心,將通過遠程互聯及現場接入的形式,提供不同技術、標準和品牌的機器、終端設備、軟件與通用機械技術接口(umati)連接的展示平臺,展示最前沿的工業數字化應用成果。
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復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