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大劇院啟動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項“新技術”入駐文博領域,助力文化傳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智能體感互動、3D模型、720度觀覽等新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近年來,科技賦能加深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深層互動。新技術進入大眾生活,不僅加快了文化知識的傳播速度,傳播范圍也不可同日而語,更多的年輕人走近文博、親近文博。
如今,人們打開手機“走進”大部分博物館,都可以體驗到運用VR技術建設的虛擬展廳,一部手機就可以720度欣賞精彩的展覽。陳列在“掌心”的展品既可縮小一觀其全貌,又可放大揣摩其細節,詳實的介紹使人們能夠清楚地了解“高冷”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時,現代博物館在策展時也更加重視觀眾的游覽體驗和互動。
從博物館的角度講,數字文物庫可以更好地管理藏品、了解藏品數量及狀態,使文物藏品得到規范化的管理,提高文物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文物庫盤點中也能更快速地檢索文物。
文章節選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近日,吉州區古南鎮街道躍進路工業記憶展覽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這也是吉州區首家工業記憶展覽館。市民可在展館尋找吉安工業記憶,感受廬陵工業情懷。
時隔170余天后,故宮博物院的室內展廳再次打開大門。珍寶館、鐘表館和慈寧宮、東西六宮等常設展廳一早開門迎客,午門雁翅樓展廳、武英殿和文華殿等臨時展廳則將隨著新展覽逐步恢復開放。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5G的不斷普及,國內許多博物館不會因為疫情而在2020年暫停對外開放,“云游博物館”已經成為博物館行業的一股浪潮,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最近株洲博物館網上展廳上線了。游客無需離開家,登錄“株洲博物館”微信官方賬號或官網,即可“身臨其境”參觀株洲博物館。
疫情時代和5G的加持,讓更多的線下內容更多的通過數字技術線上展示,線上網絡展廳是未來企業宣傳發展的必然趨勢,相較于實體展廳相比較,虛擬展廳從便利性、自主性、互動性、呈現方式、空間容量等等方面均有優勢,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減貧奇跡的精彩篇章——貴州脫貧攻堅成就展”于7月1日上午9:00向公眾開放,線下展廳的地址位于貴州美術館(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北京路168號)。據了解,展覽時間將持續至2021年12月31日。
9月22日,位于全國農業展覽館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正式開館。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公益性地標農產品宣傳推廣平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集品牌培育和文化傳承于一體,將線下展示體驗和線上傳播推廣相結合,集中展示了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獨特魅力、文化內涵以及產業發展成就。
經濟全球化,導致文化也趨同式,這一現象對當地特色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因此保護地方文化也非常重要,在地方特有文化展示館,向人們展示的是這一地區特有的民俗文化,從而對當地文化的保留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昨日,經過兩年精心打造的公益性文旅融合項目“黃河故事”——河南民俗文化展示館正式開館。
12月1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中國古代佛造像”專題展中參觀的觀眾。國家博物館的佛造像藏品于今年12月10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對公眾展出。煥然一新的展陳設計讓觀眾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佛造像的全貌。
今年以來,省財政廳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依托廣東政府采購智慧云平臺搭建“制造業展館”,集中展示和交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重點扶持的專精特新、電子百強、“小巨人”企業及其產品。截至8月7日,中山優質產品館、惠州智造館、東莞精品智造館已上線運行,涵蓋應急燈具、電子信息產品、電子消費產品、新能源交通工具、康復輔助器具、家具制造等六大類58品類129款商品。
檔案是光輝歲月的見證者,是人類文化的結晶。位于九江市檔案館一樓的“檔案見證歷史”展廳將于近期向社會開放。據了解,“檔案見證歷史”展廳分何為檔案、檔案機構、檔案工作、圖說九江四個部分,著重普及檔案知識、宣傳檔案工作,從不同側面展示九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