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位于全國農業展覽館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正式開館。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公益性地標農產品宣傳推廣平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集品牌培育和文化傳承于一體,將線下展示體驗和線上傳播推廣相結合,集中展示了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獨特魅力、文化內涵以及產業發展成就。
建設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是落實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的重要舉措,對于增進公眾對地理標志的認知和理解,促進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具有重要作用。在此金秋,讓我們前往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啟地理標志農產品體驗之旅,以品說味,以味鑒品,感受來自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獨特魅力。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丁樂坤,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疫情限制了部分城市市民參館需求,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享受在手機端或pc端享受參觀博物館,隨時隨地,只要你想看,通過現有技術就可以看到,前提是當地博物館已開發了網上展廳,日前,在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的市城建檔案館網頁中和單位公眾號上,開通了“德州市城建檔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網上展廳,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即可瀏覽、了解城市建設的歷史文脈、影像德州、城市演變、城建檔案等內容,滿足人民群眾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文化生活需求。
黨建教育紅色展廳,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參觀學習,黨員們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對黨的初心使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體悟。廣東省屬企業中首個以延安精神為主題的紅色展廳——廣晟集團所屬廣晟地產廣州華南置業有限公司(簡稱:華南置業)黨建教育展廳正式落成。
中國建筑博物館位于武漢光谷新中心,鄰九山湖與九峰山,屬“中建城市之星”系列。項目總面積52506平方米,地上11495平方米,地下41011平方米,由中建三局籌建。展館位于光谷科技區,使用面積近萬平方米,共六層。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紅色中國——革命文物藏品圖片展》25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該展是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有關要求,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在匯集全國有關革命文物圖片資料基礎上,精選制作的一次革命文物專題展覽。
為何只有人類發展出了如此高的智能?我們離掌握人腦的工作原理還有多遠?我們如何逼近人類大腦與人工智能的極限?....近日,位于上海浦東世紀公園邊的上海圖書館東館竣工開放,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聯合上圖東館共同打造的主題科普展廳“追問大腦”也同時開幕,儼然已經成為上海新的網紅打卡地。
想更好的提升非遺產品的傳承與發展,必須提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通過多種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別及特殊性,并引導人們近距離接觸這些非物質遺產。6月13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龍崗區文化館御窯分館開幕。當天,龍崗區非遺作品展示廳正式揭牌,眾多非遺精品集中展示傳統文化藝術魅力。
羅湖美術館是羅湖區重要的公共文化機構,前身為“羅湖創意文化廣場”,建成于2007年,2017年2月,美術館正式作為政府公益性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場館分為展館和戶外廣場兩部分,占地面積8698㎡,建筑面積3848㎡。現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展覽廳6個,學術報告廳1個。主要開展各類展覽、公共教育、藝術收藏和學術研究等活動。常設品牌活動有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深圳國際攝影周、“雙城墨韻”書法聯展、“美的熏陶”系列公教活動等。
10月16日,“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在富陽東洲街道新沙村文化禮堂建成開放。12月16日上午,“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正式揭展。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柯東波) 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