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展廳不僅僅是是當地的歷史文化展示場所,人們可以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
位于離石區龍山路的泰化文化園,這里陳列了大量歷史照片、書信、手稿等珍貴文物資料。通過圖文并茂和實地解說的形式讓更多的人們了解歷史,是宣傳紅色文化的好場地。泰化文化園建筑面積12000㎡,分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地上一層設有紅色呂梁展廳、貴賓廳、接待大廳等;地上二層設有多功能廳、臨展廳、誠信泰化展廳等;地下一層設有民俗展廳、古錢幣展廳等。
泰化文化園
在泰化文化園,人們還可以欣賞到這里收藏的農耕物件、民俗物件等,這些物件記錄了呂梁的發展史與革命史,蘊含了豐富的紅色革命精神財富,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是一個飽覽民俗風情的好去處。
泰化文化園的建設,為加強紅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新場所。對進一步傳承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具有積極作用。
據悉,目前該文化園正在積極推進,預計五一期間將建成投用,屆時免費向公眾開放。
文章來源:呂梁日報,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在門類眾多的博物館中,自然博物館承擔著引導觀眾走近自然、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的獨特功能。新疆自然博物館擬定于7月20日(周二)至7月22日(周四)閉館,集中對展廳標本進行維護和保養。
隨著信息時代與數字社會的持續演進,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全球博物館行業都以各自路徑探索,攻克一道道難題——如何通過數字方式更生動鮮活地介紹文化遺產?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如何促進知識創造?如何在缺少工作人員的情況下可持續地運營數字化服務?博物館“數字化”,路在何方?在這一重塑場館體驗、拓展全新功能的行業激流中,英國、德國的博物館立于潮頭。
智慧宣教展廳是利用數字技術,結合現代展覽陳列手段及展項設計,通過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將科學知識、自然與文化信息呈現給觀眾,使觀眾能夠在互動體驗中獲得知識。近期,為充分展示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地區獨特的濕地資源景觀,展現該地區地域生態文化,紅花爾基伊敏河國家濕地公園正式啟動智慧宣教展廳建設工作。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中庸的開篇,也是致中和的文化源起,更是整個展廳的核心表達。
疫情的爆發,線上展廳、云展覽越來越受到會展界的關注和重視,云展館具備相對完備的展示功能,能夠隨時隨地足不出戶就可看到想看的內容。本月14日,由江蘇省徐州市總工會牽頭組織策劃的“紅色印記·勞動最美”徐州勞模(先進)風采攝影展暨淮海經濟區青年書法名家邀請展云展館上線。這是徐州市總工會運用VR技術,在全省工會首家打造的720%uB0全景勞模風采主題漫游展。
5月17日,西安音樂學院舉行陜西歷史博物館“音樂文化展廳”揭牌儀式。高校博物館是大學學術和文化積淀的標志,是凝聚大學精神和涵養校園文化的搖籃,是體現高校獨有人文價值的寶庫。2017年,在省市文物局的關心以及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相關文博單位的支持之下,西安音樂學院與陜西歷史博物館共建創立了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它開辟了館校共建的先河,填補了我省音樂類博物館的空白,成為館校合作的典范。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切實保障廣大群眾的健康和安全,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美術館、河南省圖書館、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鄭州大劇院等多個市內文化場館均已臨時閉館。具備開放時間將另行通知,公眾可關注各場館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最新信息。
在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浙江大學科技成果產業展示中心,作為連接高校科研與產業應用的橋梁,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實力,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綻放著璀璨光芒。它不僅是浙江大學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創新創業的熱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群眾文化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于群眾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到婚嫁喪禮,小到穿衣吃飯,它們以各種形式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在無形之中影響著群眾的文化生活。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提取內核,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能更好地吸引群眾的參與,同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作出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