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改造升級是為了更好地參觀體驗,在現有的展廳基礎上進行裝修設計,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爐”展廳,經過改造提升,6月17日對外恢復開放,在提升改造后,展廳設計重新整合展品,體現了文物信息的系統性,傳遞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意圖,突出展示重點文物,給予獨立的空間,充分解讀。
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爐”展廳
“民族熔爐”展廳面積616平方米,展線180米,分為長城內外、平城時代、別都晉陽、異域來風等4個單元,以北魏首都平城(大同)和東魏北齊陪都晉陽(太原)為中心的多個墓葬出土文物為主,呈現自漢末以來至隋代的多民族文化碰撞與融合進程。展覽以司馬金龍墓、婁睿墓和虞弘墓為重點展開,突出民族融合和絲路交流兩大主題,分別從南北、東西兩個角度表述。
同時,根據山西博物院改造提升需求,文明搖籃、夏商蹤跡、佛風遺韻、瓷苑藝葩、方圓世界等5個展廳,從6月17日起暫時封閉,具體開放時間將根據改造進展情況確定。
文章來源:官方網站,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宣傳教育展館一般面向全社會和公眾開放,重點面向中小學生群體、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進行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培訓,同時還承擔著與其他部門開展業務交流,以及發揮著對外展示宣傳窗口的作用,是知識宣傳普及的重要陣地,是培訓技能的重要實踐場所。今日,新建設的濰坊市人民防控宣傳教育館位于濰坊市奎文區風箏廣場負一層, 是一間充滿了科技與創新的科普館,正式開始試運營,該宣教館由濰坊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投資2700萬元建設,僅主體建筑面積就有2819平方米,布展面積達1842平方米。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月亮之上Moon and Beyond太空藝術大展”于2019年12月18日,在廣州市天河區海心沙展覽館隆重開幕。大展以沉浸式虛擬現實形式,再現浩瀚神秘宇宙空間,展示人類探月航天歷程,體驗太空漫游的無限激情。大展主辦單位領導、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梁均達和天河區相關部門領導,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中央、廣東省及廣州市主要媒體記者,以及有關單位代表應邀出席開幕式。
稅史文化展廳通過實物照片展廳陳列、電子文件網絡展示、文字解說圖冊匯編等三種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受眾,全面展示稅務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近日,長春市稅史文化展廳開展,62塊展板、157幅圖片,3萬余文字,4.8萬字的解說大綱、30件稅史文物,反映了我市稅收百年發展曲折而輝煌的歷程,記載了我市稅費服務升級和稅收法治建設的成就。據記者了解,自2014年起,國家稅務總局長春市稅務局挖掘、整理了長春稅收百年發展歷史資料。
隨著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對航天知識的興趣日益濃厚。數字化航天科普展廳應運而生,旨在通過數字化手段,打破傳統科普模式的局限性,為公眾提供一個全新的、沉浸式的航天知識學習體驗。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圓滿完成人類首次月背采樣的壯舉之際,日前,“到了人類從未去過的地方”——數字化航天科普展廳開館儀式在湖南省邵陽市成功舉辦。
廣西首個鄉村象棋文化館【城中區象棋文化館】,位于環江濱水大道深水屯段的象棋館正式對外開放。
浙江西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智能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公司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專注于智能電能表、電動車充電設備、能效管理系統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憑借1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和先進的生產線,年產量驚人,充分滿足市場需求。
輔助器具的展示廳建設不同于在各大博覽會、博物館、展覽館展廳,它的建設是由我們面對的群體和所要發揮的作用所決定的,它的選擇和設計還有輔助器具都需要著重考慮,近期,為有效滿足殘疾人輔助器具需求,提高殘疾人生存質量,寧津縣殘聯積極籌備殘疾人輔助器具展廳建設,2022年3月初,寧津縣首個殘疾人輔助器具展示廳建成并使用。
日前,“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首鋼長治鋼鐵公司廠史展覽館舉行。
濰坊市博物館始建于1962年,是集大型展覽、文博研究、文物保護、文創研發、宣傳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9月11日,濰坊市博物館二樓書畫展廳改造工程建成完工后正式對外開放。市博物館特意在二樓展廳打造了《濰坊市博物館藏全國篆刻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