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各地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7月19日,位于杭州四季青街道錢運社區的中建八局江河匯項目黨建展廳正式建成對外開放。在建工地里建了一座小型的黨史教育館,這在上城區還是首次。
杭州上城區江河匯項目黨建展廳(cr網絡,侵權即刪)
中建八局江河匯項目黨建展廳設計中通過造型、燈光等手段突出重點展示內容,充分結合黨的歷史、國企擔當有為精神等元素,為常態化開展支部活動、環境整治、工地建設等工作提供“根據地”。
圖文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全民國防教育既是國家對公民的素質教育,也是國家對公民如何變得更強的基本教育,是一種基本的教育。國防教育展廳的建設可以為進一步增強群眾、機關干部、學生等國防觀念和民防意識,激發熱愛國防、參與民防建設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綜合防范能力。日前,臚臏社區來到滿洲里市人武部開展慰問活動,并組織退伍軍人參觀國防教育展廳,從中汲取紅色力量,永葆軍人本色。
對于那些有歷史記憶點的物品、事件、人物,我們都不應該遺忘,2020年是我們向小康社會邁進重要時刻,時代在進步,歷史一定不要遺忘,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進程中形成的鄉愁文化,應當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源泉所在、靈魂所在。近年來,很多有特色、有歷史遺跡的鄉村在政府的投資和領導下,通過建設民俗家風展廳、村史館、修鄉鎮志和村史等方式,傳承優秀的村風、家風,讓鄉愁文化得以延續。不管是村史館還是民俗家風展廳,一件件物品承載著一段段歷史,一幅幅圖片記錄著一個個進程,一處處實景濃縮著一縷縷記憶,成為村民們傳承歷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承載鄉戀鄉愁、提升村民素養的新高地。
為宣傳展示錫林浩特市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錫林浩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正式開館。
由于天津博物館展廳進行5G設備安裝施工,五樓“智啟津沽—嚴修與天津近代文化教育”“硯拓—天津博物館藏古硯與拓片展”“殷契重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特展”“鏡影—天津博物館藏古代銅鏡展”展廳將于11月7日(周四)交替臨時關閉,施工完成后正常開放。
近日從榆林科技館了解到,該館將新增“生態安全展廳”,預計于4月份正式開放。生態安全展廳面積965平米,設置展品33件,以“‘綠色’與生命同在”為展覽主題,圍繞傳承與守護兩條主線,從生態與安全兩個層面并行出發,下設“生態建設”與 “平安生活”兩個主題展區。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柯東波) 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
作為律師事務所,如何更好地引導律師實現市場屬性和公益屬性的有機統一,為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貢獻力量,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5月4日,山西新東律師事務所“紅色黨建·法治護航”展覽廳正式啟用。
對于觀藝術展的人來說,最近因為疫情不能出門觀展,尤其各大藝術館、展館、博物館都沒有開門,所以藝術展線上展出也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也給觀眾帶來了另類的新體驗。
數字化展廳是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及多媒體手段,對展廳內環境、內容和服務等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近日,濟南市水文中心打造的泉城水文數字化展廳已經順利完成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線上復核,在元旦前夕,已做好準備跟廣大市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