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主題文化類型的展廳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有的展廳具有警示教育意義,有的展廳是體驗當地文化特色,宣傳民族文化的意義,警示類展廳,顧名思義可以培養人們的規則意識,使人們遵紀守法。近日,惠陽區沙田鎮全國“掃黃打非”示范點正式揭牌,這也是惠州市第二個全國“掃黃打非”示范點。
沙田鎮綜合文化站“掃黃打非”主題展示廳
位于沙田鎮綜合文化站內的“掃黃打非”主題展示廳,一幅幅展板、一件件實物生動展示了沙田鎮“掃黃打非”工作的成效。2020年,沙田鎮以創建“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為契機,打造全市首個融合培訓、展覽、宣傳一體的“掃黃打非”主題展示廳。展示廳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依托,以實物展和案例展為主要內容,分別設立沿革篇、意義篇、知識篇、宣傳巡查篇、案例警示篇等五大篇章,通過“宣教+體驗”的模式,推動“掃黃打非”主題展示廳功能多向延伸,進一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節選來源:惠州文明網_惠州要聞,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不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思想革命,更是近代中國繼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啟蒙之后的又一次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這一運動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吳橋是舉世聞名的雜技之鄉,亦是世界雜技孕育的搖籃。在滄州博物館里設有這樣一個展示雜技文化的展覽——《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
美術云展廳是為了讓那些不能實地參觀和欣賞的用戶準備的,尤其是想要了解和鑒賞的大師級作品,近日,為豐富市民精神文明生活,滿足廣大市民美術鑒賞學習需求,德州市美術館上線經典美術云展廳欄目。經典美術云展廳將積極探索利用線上文化資源優勢,收集展出一批經典美術作品,逐一講解經典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滿足廣大市民對美術鑒賞的需求,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提供線上學習平臺。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載體,其設計不僅需要展現歷史的厚重感,還需通過空間、視覺和體驗的多維度融合,讓觀眾在有限的空間內感受到無限的文化魅力。長城博物館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完美詮釋了博物館設計的“三部曲”:策劃、設計與實施。本文將以長城博物館為例,深入探討如何通過這三個步驟,打造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文化展示空間。
日前,浙江省首個全景記錄浙江鐵路黨史的展廳正式開館。該館由浙江省發改委、浙江交通集團聯合舉辦,浙江杭溫鐵路公司、湖杭鐵路公司共同承辦,建設初衷在于激發鐵路建設者昂揚進取、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凝聚鐵路項目建設合力。展廳以時間為軸,以浙江鐵路黨史為線索,通過10余組視頻、40多件歷史文物、800余張珍貴歷史照片,全景展現浙江鐵路在黨的百年偉大征程中劈波斬浪、砥礪奮進鑄就的偉大基業。
2021年初,椒江區檢察院打破常規,利用VR技術全景拍攝實景復刻,將基地實景1∶1還原制作成“云上展廳”,實現足不出戶便“跨越山海 云游展廳”。近日,椒江檢察“云上展廳”在“椒江檢察”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這也是全國首個公益訴訟創新實踐基地VR展廳。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的思想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黨建工作的開展也變得更有挑戰,為了使得黨建工作變得更具數字化和智慧化,并且積極的使用新型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人民日報》發起了內容科技競賽的征稿活動,一方面可以積極收集群眾的意見,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內容。
鄉愁文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很多地區都有打造屬于當地的鄉愁文化展廳,來發揚和傳承鄉愁文化。近日,黃閣鎮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深入挖掘黃閣舊村歷史底蘊,圍繞黃閣鎮發展歷程、歷史沿革、村落文化等內容,以“記住鄉愁”為主題,通過文化實物列展、圖文并茂畫展、口述講解介紹等方式展示出黃閣本土紅色文化、風俗民情,打造家門口的“鄉愁文化展廳”,激發廣大黨員群眾“看得見舊村,聽得到故事,記得住鄉愁”。
數字化體驗展廳不僅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展示方式,還能夠讓觀眾獲得更加深刻、真實的觀展體驗。9月18日,在祁陽市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碑林數字化體驗展廳里,游客通過點按觸摸等方式,不僅可以了解碑文的位置以及釋義,還可以掃描二維碼將碑文的內容保存至相冊,傳播分享或設為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