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氣象局獲悉,9月6日,河北省氣象網絡數字科普館上線。
公眾可通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終端設備,進入各展廳進行氣象科學及防災減災知識學習,實現線上互動瀏覽
河北省氣象網絡數字科普館依托各類數字氣象科普資源,采用3D虛擬場館模型建設,并通過數字化處理,融入有特色的市、縣級實體氣象科普場館,把線下氣象科普場館內容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公眾眼前,實現“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良性互動,更好滿足公眾參觀學習的需求。
河北省氣象網絡數字科普館涵蓋河北氣象、氣象災害、觀測預報、氣象服務、氣象文化、低碳環保、地球宇宙、氣象氣候8個固定展廳,以及云端課堂、云端影院、云端商城等5個功能性展廳。
河北省氣象網絡數字科普館主要通過音視頻、互動游戲等表現形式,展示氣象觀測、預報、服務等領域科普內容。公眾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終端設備,進入各展廳進行氣象科學及防災減災知識學習,實現線上互動瀏覽,打破線下氣象科普場館物理空間限制,擴大氣象科普覆蓋面。
2014年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建成了“中國稻米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家稻米博物館,我們可以通過博物館的展示了解稻米歷史和稻米科技知識。
近日,廣西、貴州、湖南等14省在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綜合評價為好,總體水平較高,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時,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對14個省各獎勵了3億元。從這條新聞不難看出,去年這14個省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網站上也更新了一些關于這些省脫貧攻堅的展覽館,比如《江蘇南通農業扶貧館實體展廳開放》《鳳凰縣4月7日精準脫貧展覽館開館!》《黔南州脫貧攻堅展網上展館已上線!》,這些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建設其實對當地扶貧有一定指導意義,網站日后會更新關于各地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建設,今日本文就廣西脫貧建設的展示館進行介紹。
10月16日,“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在富陽東洲街道新沙村文化禮堂建成開放。12月16日上午,“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正式揭展。
2019年是祖國母親70周年國慶,國慶期間,云南怒江傈僳族歷史展廳在怒江州檔案館建成,并一直對外開放,云南怒江傈僳族歷史展廳的建成彰顯傈僳族歷史的文化價值。通過參觀傈僳族歷史展廳更好的彰顯時代的特點和歷史文化長河,才能夠讓更多參加展覽的人士,從展廳設計之中體會到獨特的歷史韻味。
上海通志館是全國最早的方志館之一,成立于1996年,是隸屬于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能包括地情資料收藏、地情成果展示、地情理論研究、地情普及交流、編輯出版《上海灘》雜志等。
由于AR技術的顛覆性和革命性,AR技術獲得了大量關注。蘋果公司CEO庫克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的 AR 技術并不足以用一種高質量的方式在設備上運行。增強現實技術會持續在蘋果的產品上被突出,它的影響勢必深遠。但 AR 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展成熟,使用什么方式將內容展示在用戶面前,并將盡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在簡潔輕便的設備上,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白狼鎮林俗博物館是全國僅有的森林民俗陳列館,深入其中,領略大興安嶺林區的林俗文化,就像是步入一個古老而又古老的世外桃源。
中國氣象局廉潔文化主題展網上展廳確實以其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容和創新的傳播方式,為宣傳氣象廉潔文化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通過這個展廳,觀眾可以深入了解氣象廉潔文化的內涵與價值,進一步感受氣象人的廉潔風采和他們在推動廉潔文化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
近日,廣州灣區新岸(羅沖圍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舉行城市展廳揭牌儀式。白云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強化統籌指導和大力支持羅沖圍片區改造各項工作,要求區政府各相關單位協同聯動,加強對羅沖圍片區改造工作的業務協調,推進改造進程,打造白云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