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昌平區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正式開館
家風家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家風家訓館作為傳承家風家訓的載體,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3月20日,十三陵鎮萬娘墳村“家風家訓館”正式開館,這也是昌平區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
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2022年十三陵鎮在全鎮40個村(居)開展了村級紅色家譜編撰活動,大力挖掘鎮域內紅色家風故事與先進典型事跡。2023年,十三陵鎮策劃推出了“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主題活動,分享家風家訓、講述紅色故事,讓文明家風更加深入人心。在同年年底,十三陵鎮還以萬娘墳村為試點,通過入戶走訪、實地調研、廣泛收集、重點記錄等方式,推動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建成落地,讓優良家風扎根基層,引領文明鄉村新風尚。
走進館中,暖黃的色調營造出溫馨的氛圍。館內展覽圍繞《家之規》《家之志》《家之暖》《家之夢》等四個篇章徐徐展開。室內墻壁上展陳著村內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家規選登以及鄰里鄉親互助互愛的暖心事,其中既有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奮勇爭先的模范典型,也有扎根基層的優秀代表、和睦友鄰的榜樣人物,充分展現出村內親仁善鄰、自強不息、愛國愛家的良好風尚。館內還展出了萬娘墳村編撰的家譜,充分展示了村中優良的家規、家訓,并為村內評選出的文明家庭制作了照片,讓參觀人群能夠一睹文明家庭的風采。
接下來,十三陵鎮將持續推動村級“家風家訓館”建設,通過聆聽家風故事、學習先進事跡、推廣文明家庭等方式,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踐行者,積極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共同繪就家風晴朗、民風淳樸的美麗畫卷。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展廳是展現歷史文化、文物等一種展示形式,歷史文化展廳的作用作用之一可以科普,讓參觀者通過展廳有一定的學習意義,近日,鄂托克旗蒙醫綜合醫院骨科專家特格喜吉嘎拉在鄂托克旗民族綜合職業中學成立了蒙醫藥歷史文化展廳,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優秀蒙醫藥歷史文化。
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重點部署了兩方面內容:穩就業和促消費。關于促消費中的一點密切關注,運用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發展,鼓勵傳統商場、老舊廠區等改造為多功能新型消費載體,各地可結合實際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
今年是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民法典實施的第二年。民法典展廳設計和制作,能充分發揮其法治宣傳教育的功能,通過專業的展廳設計公司的精心設計,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實踐活動,可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8月1日上午,瀘州市旅游協會、瀘州市白酒酒業協會,在納溪護國戰爭博物館,舉行了首屆“海魂衫”弘揚八一精神座談會。來自省內的退役軍人代表及各屆退役戰友,參觀了護國戰爭博物館,回顧革命先烈為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
2020年10月20日,江西省美術館正式推出官方線上展廳服務。線上展廳采用VR虛擬現實技術生成三維展廳全景畫面,讓網友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身臨其境般的體驗。
惠州科技館經典科學展廳是打造灣區一流、科技創新的經典科學展廳。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階段,消費扶貧專館立足當地本土特色,積極發揮其直接溝通對接貧困戶和扶貧企業農特優產品的優勢,建立平臺、拓寬渠道、搭建產銷網絡,把現有的扶貧產品做優做強。武漢消費扶貧專館由武漢市扶貧辦、江漢區政府、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聯合建設,是武漢郵政系統首個投入運營的以消費扶貧為主題的專館。它主要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利用線下的展廳展示,以及線上的“武郵購扶貧專區”,讓消費者既能在郵政線上電商平臺下單精選的農產品,到館內自提,也可享受由郵政配送到家的服務。“武漢消費扶貧專館·江漢館”現已引進38家本地農村合作企業出產的200余款農特產品。
政府黨建文化展廳可以展示黨建文化的建設的成果,政府部門可以將政府政策的執行結果一一展示給公眾,讓人民群眾在時限內認同政府工作,從而更加支持和配合政府,做好下一步的具體工作。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黨建工作與審判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近日,政和縣人民法院舉行黨建文化展廳開啟儀式,政和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文及縣法院班子成員為展廳揭牌。
建筑行業由于行業的特殊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對工程本身、施工單位、施工隊伍、工人家屬等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和損失,安全生產教育展示廳的應用,通過模擬現場施工環境,使安全防護培訓更具針對性,告別了傳統的“紙上談兵”的說教教育模式,而是模擬安全事故教育模式,讓施工人員親身體驗,增強全員安全意識。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重要論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精神,經過半年時間的精心準備,金山區交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教育展示廳已建成并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