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設計是展示設計的一種,顧名思義,即在特定的展廳環境當中,為陳列展示特定內容而進行的設計。現代展示設計理念形成于20世紀末,但人類對展示的應用則早得多。從古人樹立起圖騰碑柱,開展各種慶典祭祀活動開始,這種體現著原始的意念、具有一定的空間排列以及功能的大型擺設,成為人類歷史上空間展示的啟蒙篇章。
一、展廳設計的原始階段
展覽展示發展的原始階段是原始社會。由于當時生產力非常低,因此這一時期的展示形式表現為簡單的物物交換,展示大多是自發的,范圍也比較小。遠古時期的“功利主義”思想和圖騰崇拜所產生的巖畫、陳列偶像,宗教畫里的山洞、祭壇、廟宇、神殿,就是最早的展示形式。展覽發展的原始階段表現比較突出的是祭祀、狩獵等遠古展示活動。
二、展廳設計的古代階段
展覽展示發展的古代階段是奴隸社會到17世紀。這一時期,隨著剩余價值的產生和職業的分工,人類社會出現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貿易。在中國民間的傳統廟會上,貨物琳瑯滿目,各種小吃、雜耍、戲劇、民間藝術、手工藝品等穿插其間,形成了集拜神、購物、瀏覽、觀摩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娛樂活動。這就是“商品展示”和“展銷會”的雛形。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代展示發展與我國的情況大同小異,也是在集市、廟會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歐洲,反映物質文明的展示源于“集市”,“集市”在拉丁語中是“宗教節日”的意思,在德語中是“聚眾活動的意思,這些都足以表明古代組織集市的時間大多選擇在某一宗教節日,以吸引大眾參加。這一時期的展示的特點是組織松散,并且在地區范圍內活動。
在封建社會,隨著商業貿易活動的繁榮,出現了店鋪,產生了商號、牌匾等形象標志,這在史料上均有詳細載。《清明上河圖畫》卷上也形象地刻畫了汴京商號的招牌、商品陳列、店面裝飾等內容。這是中國最早的商業展示和視覺傳達設計。
在西方,博物館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古羅馬等國。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奧林匹斯神殿里的一個收藏戰利品和雕塑的倉庫被看作是博物館的起源。皇宮以及達官貴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或者是為了欣賞古文物的需要,將祖傳的珍貴寶物、皇室賞賜的珍品、貴重紀念品、出土文物、名人繪畫、書籍等擺放在私人的陳列室中。文藝復興后期,隨著考古學、自然科學和航海技術的發展,陳列室逐步由家庭走向了社會,產生了與自然、科技、地質、人文等內容相關的社會“博物館”。其中,以英國、德國、法國等發展得最早。
三、展廳設計的近代階段
展覽發展的近代階段是17世紀到19世紀這一時期由于工業革命的爆發,商品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航技術的發展使得交通變得更加便利。因此這一時期的展示形式,在文化方面,主要體現為各類博物館的建設和藝術性的展覽活動,如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在經濟方面,主要體現為國際博覽會的產生與發展,如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展示活動:1761年英國工業藝展、1798年法國國家工業產品展覽會、1851年英國倫敦世界博覽會等。
四、展廳設計的現代階段
展覽發展的現代階段是1894年至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這一時期的飛速發展及航空業的發展,使得交通更加便利。這一時期的展示形式表現為貿易展覽會和博覽會,展示朝著專業化、國際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五、展廳設計的未來階段
1、設計手段多樣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推廣,極大地改變了展廳設計的技術手段。新的技術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神經,虛擬漫游、ipad展廳中控系統、移動滑軌屏、全息虛擬主持人、CAVE沉浸式影院、油墨導電互動投影、合成摳像系統、雷達眼觸控系統………想必各種高新技術在未來的展廳設計中將會得到普及,從而從視覺、觸覺,甚至味覺上,給觀眾一個全新的感受(目前還停留在一個視覺上的沖擊)。
2、信息化
信息化是必然的趨勢,互聯網結合多媒體技術,創造具有國際化、網絡化快速展示的方法,通過國際互聯網,展示信息可迅速地在世界上廣泛傳播,避免由地理位置、交通帶來的局限,促進信息在國際間的頻繁交流,達到展示的目的。
3、設計人性化
目前在一些營銷型展廳上人性化已經很受重視了(尤其是酒店、房地產行業),所以在未來展廳設計的發展趨勢,人性化、服務化是必然的,將從各方面盡可能地為參觀者營造一個舒適而實用的觀賞環境,盡可能地滿足參觀者的信息需求與生理、心理需求。
4、互動性發展
當下的一些科技館已經開始朝著互動發展,而且效果非常明顯,可以說不用未來了,就現在互動發展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展廳的互動性設計更能調動參觀者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參展的興趣,這就意味著參觀者并不是被動地參觀展廳,而是主動地體驗展項內容。
深圳信可威展廳設計公司專業從事上市企業展廳設計、展覽展示活動策劃、展臺設計搭建的展廳設計公司,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倉儲、全國巡展等全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開發商場、專賣店規劃、設計、制作、會議活動策劃和現場布置、平面廣告創意策劃等多項服務。
近日,位于平望鎮的蘇嘉鐵路遺址文化展覽館建設進度條“刷新”,主體建筑部分完成70%,建筑結構已經搭建完畢,正在進行內外粉刷和墻面貼磚工作,整體施工進度60%左右。在建的展覽館旁,是將于明年通車的滬蘇湖鐵路,新老鐵路將在此相遇并上演穿越時空的交會。
3月6日,開國中將王必成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正式開館。該陳列館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王必成將軍故居所在地,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線路上的又一個精品景點,也是市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陣地。
8月10日,溫州勞模工匠館正式開館。甌越大地以城市之名,致敬勞模工匠,為溫州樹起新時代的精神地標!
序廳設計:以主題墻為森林標識為主要元素,標識似一棵完整的樹,樹干部分是中國版圖的形狀,詮釋了“中國森林博物館”的館名;標識又似茂密的森林,寓意中國將被森林覆蓋并根深枝茂,體現了中國加強森林生態建設,積極應對自然惡化及建設和諧社會所作出的努力與貢獻,彰顯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平衡的信心與決心,序廳的入口的以樹切口為入口進入到樹干內部就呈現沉浸式的時光隧道。
博物館線上展廳,通過"虛擬+實體"相結合的方式,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物的歷史氛圍。在數字化的時代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途徑進行觀看和互動。觀眾可以在線欣賞文物高清圖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還可以通過語音講解功能,聆聽專家對文物的介紹和解讀。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藏典云滇——云南珍貴古籍展”線上展廳正式上線,將隨時隨地為瀏覽者提供全場景的展覽。
無錫博物院革命史陳列廳為無錫博物院展區組成部分之一,地處太湖廣場南側。
建陽區寶山街道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嶄新”為姿態,以“奮發”為步履,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投入400多萬元,打造全區首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展示館。
所謂校史即是指對學校從建立、發展以及變遷過程做真實記錄的文獻資料。而校史館作為陳列校史文獻的重要基地,無論是校園的文化建設,還是對學校歷史研究,都可以以校史館中包含的“內容”作為依據,對師生開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11月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開館。
為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深化省校合作的決策部署,全面展示晉中省校合作工作階段性成果,搭建省內外高校了解晉中、對接項目、洽談合作的平臺窗口,近日,晉中市省校合作網上VR展廳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