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虛擬現實是最近出現比較熱門的技術,它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讓用戶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提供了更真實的互動模擬體驗,而vr虛擬技術在展館中的應用越來越流行,比如順義首個VR虛擬展館“網絡鄉愁博物館”日前上線,觀眾關注“仁義和順”微信公眾號即可進入。
在博物館里,可以聽到最地道的順義“土話”,看到最具時代印記的老物件、老照片,感受順義從京郊糧倉到服務業大區的發展蛻變。
網絡鄉愁博物館涵蓋五大主題,包括順義家鄉話、戀物志、舊時光、故事匯、品牌集等。據悉,展出的珍貴文物、照片、影像是仁和鎮面向全區各鎮街征集而來,既有接地氣的“家鄉話最美故鄉音”欄目,展現活動投稿率最高的順義“土話”,將順義人隨和堅毅的“腔調”和淳厚樸實的民風溫暖呈現;也有高大上的“品牌集奮斗成就夢想”欄目,通過展示對順義經濟做出突出貢獻企業的發展史、榮譽、品牌故事等內容,展現順義區的發展歷程。
虛擬技術的出現,給展館帶來了一系列可能,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想看,隨時隨地,只要你有網絡。而順義的網絡鄉愁博物館線上展館的出現正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未來這種技術的流行將會成為趨勢。
對于那些有歷史記憶點的物品、事件、人物,我們都不應該遺忘,2020年是我們向小康社會邁進重要時刻,時代在進步,歷史一定不要遺忘,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進程中形成的鄉愁文化,應當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源泉所在、靈魂所在。近年來,很多有特色、有歷史遺跡的鄉村在政府的投資和領導下,通過建設民俗家風展廳、村史館、修鄉鎮志和村史等方式,傳承優秀的村風、家風,讓鄉愁文化得以延續。不管是村史館還是民俗家風展廳,一件件物品承載著一段段歷史,一幅幅圖片記錄著一個個進程,一處處實景濃縮著一縷縷記憶,成為村民們傳承歷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承載鄉戀鄉愁、提升村民素養的新高地。
前述:2024年12月,中央對革命老區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革命老區文旅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因此紅色文化展廳的建設也更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意義。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紅色文化展館,希望通過它們內容、創意亮點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科技成果展廳的作用,是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重要科技活動場所,是開展科普教育、舉辦科技交流、傳播科技知識的重要陣地。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三超”文化展廳,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展示大慶油田科技攻關成果的重要平臺,直觀地將“三超”精神和大慶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進行了展示。
受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影響,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宣布取消,不過,參展畫廊的藝術作品在網上展廳做了精彩呈現,讓我們得以足不出戶感受“云觀展”之樂。線上展廳于2020年3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進行了貴賓預展,并于2020年3月20日至3月25日對公眾免費開放。
虛擬展廳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廣泛使用,畢竟它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瀏覽,近年來,一些大型的博物館、歷史陳列館、藝術館等都開始開發虛擬展廳,甚至每次重大展出也專門開發,方便國內文物愛好者,甚至學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宣傳教育的手段,近日,從龍門石窟研究院了解到,“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即日起,龍門石窟愛好者即可足不出戶觀看龍門石窟在廣州舉辦的展覽。
為宣傳展示錫林浩特市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錫林浩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正式開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教育引導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以西藏地方與祖國關系史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精心策劃布展了“中華盛世鑄就輝煌 雪域瑰寶鑒古興今——西藏地方與祖國關系史檔案文獻展”,展出館藏精品檔案365件。2024年4月8日,線上、線下展覽正式開展,歡迎社會各界組織、干部群眾預約參觀,走進檔案文獻展,沉浸式感受檔案文化的獨特價值。
獅古山是一片紅色沃土,有浙西井岡山之稱。為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浪川鄉注重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和資源,在原連嶺村祠堂基礎上建造了紅色獅古山展示館。
隨著信息時代與數字社會的持續演進,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全球博物館行業都以各自路徑探索,攻克一道道難題——如何通過數字方式更生動鮮活地介紹文化遺產?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如何促進知識創造?如何在缺少工作人員的情況下可持續地運營數字化服務?博物館“數字化”,路在何方?在這一重塑場館體驗、拓展全新功能的行業激流中,英國、德國的博物館立于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