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大博物館在線營造“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覽模式”,盤活數字資源并深度加工,在線營造“云看展”這一游覽博物館的新模式,通過網絡將展覽、講座等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產品呈現給觀眾。近日 ,全國首家以殯葬為主題的公益類數字博物館——廣州殯葬博物館在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正式開館上線、面向公眾開放。據悉,該館虛擬展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共分為8個展廳,全面回顧和展示了從漢代以來的各個朝代和時期的廣府喪葬文化,旨在科普廣府地區殯葬文化知識,開展生命文化教育,服務殯葬改革。
廣州殯葬博物館被列為廣州市民政局2020年重點科技項目,是歷史與文化并重,集展覽、陳列、考古、生命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行業博物館。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構建線上展廳,同時建成線下VR現場體驗館,可線上線下互動感受殯葬歷史文化。
線上展廳24小時開放,只需手機登錄即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線下展廳主要為VR體驗館,觀眾戴上VR眼鏡,會有更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方便了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群體觀展。
如何觀展?
一、線上展廳
廣州殯葬博物館線上展廳全天24小時運行,觀眾可隨時隨地觀展。線上展廳登錄方式:
1. 電腦網頁登錄:
2. 微信掃碼登錄:
3. 微信公眾號登錄:關注"銀河園"微信公眾號—網上大廳—廣州殯葬博物館
二、線下展廳
廣州殯葬博物館VR體驗館設在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廣州市天河區燕嶺路418號銀河園)殯儀服務部業務樓一樓,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逢周一閉館),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00。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民俗文化展覽館通過文字資料、實物展示、圖片展示等形式介紹了當地的特產及地方特色,同時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展示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情況,是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傳統文化展覽館。柳林縣民俗文化展覽館以柳林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特有的民俗器物為載體,以非物質文化項目為節點,突出柳林民間特色,完美展現柳林人民勤勞智慧和淳樸的生產生活以及精神面貌。
為持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意識,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參加廣東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網上展廳,展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突出政治導向,展示地域特色,分四個大板塊,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剖析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正風肅紀反腐成效,警示廣大干部職工警鐘長鳴。
博物館線上展廳,通過"虛擬+實體"相結合的方式,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物的歷史氛圍。在數字化的時代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途徑進行觀看和互動。觀眾可以在線欣賞文物高清圖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還可以通過語音講解功能,聆聽專家對文物的介紹和解讀。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藏典云滇——云南珍貴古籍展”線上展廳正式上線,將隨時隨地為瀏覽者提供全場景的展覽。
2020年10月26日,在珠海博物館、珠海規劃館舉行了慶祝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新館啟用活動。
西雙版納,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樂園。在這里,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等13個世居民族共同編織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畫卷。為了展現這份獨特而寶貴的文化遺產,西雙版納民族展廳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場所,更是一個傳遞民族和諧共融理念的窗口。
東西扶貧協作開創“互聯網+”社會扶貧新模式,9月28日,東西部扶貧協作農產品與少數民族工藝品非遺展銷中心——全國消費扶貧廣東館(以下簡稱“廣東館”)舉行了揭牌儀式,線下展廳與線上網站平臺(網址:https://guangdong.zgshfp.com.cn/)同步開啟運營。
家風家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家風家訓館作為傳承家風家訓的載體,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3月20日,十三陵鎮萬娘墳村“家風家訓館”正式開館,這也是昌平區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
在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梁帶村,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它承載著兩周之際古芮國的輝煌與滄桑。這里,就是韓城市芮國遺址博物館的所在地,一個將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文化殿堂。自2018年2月14日成立以來,這座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和學者前來探尋芮國的秘密。
黨建文化綜合展廳,是開展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10月16日,貴州稅務黨建文化園地建成開園,這是貴州省稅務局為了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精心打造的學習宣傳黨建文化綜合展廳,主要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稅務走過的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