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著北京獨有壯美秩序的中軸線變成一首“歌”,隨著線上高低錯落屋頂,時而高昂清脆,時而渾厚低沉;一步之內,看盡百年中軸變遷,在紫禁城的“建筑”里尋找畫師留下的秘密……今天,“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軸數百年風云濃縮在1000平方米展廳內。
與以往展覽講故事的模式相比,新展更像是一位“城市引導員”,通過22件文物、25個巧妙的問題關卡,還有新媒體、模型等方式,邀請觀眾一同探秘北京中軸線。首博新聞發言人楊丹丹說:“這是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展覽。我們希望,更多孩子讀城,從首博出發。”
互動體驗也成為展廳里的特色之一。舉幾個例子,一件中軸線立體模型會“唱歌”。觀眾順著“中軸線”滑動一個手柄,悠揚的樂曲會隨著建筑屋頂高低不斷變換;康熙年間和民國時期繪制的兩幅中軸圖并排展示,觀眾要通過地標認“路”,還可以通過畫師藏在屋檐等處的文字辨識宮殿名稱;還有可以上手拼的“五色土”,近在眼前的故宮“大怪獸”等。
本文來源《到首博穿越數百年“讀”中軸 空展廳待觀眾獻“寶”》,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即刪。
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是湖南新型電力系統“三區三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采用專用變壓器供電模式,內部電力配套設施由開發商自主建設,存在能耗高、隱患多等問題,制約園區綠色低碳轉型。為此,國網湖南電力在臨空經濟示范區探索清潔能源“統籌開發、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模式,依托區域低碳數智管理平臺,構建園區綜合能源、資源聚合管理、節能減碳等“三大示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而非遺文化展廳的出現,盡顯文化記憶、魅力無窮。近年來,玉林村村以古蠔油為主題,烹飪蠔油,舉辦文化節,生動有趣地促進了村民的參與,創造了當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被成功批準為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虛擬展廳是利用計算機三維虛擬建模技術,它不同于以往的圖片展示與一般的視頻瀏覽,帶給觀看者的是一個高度互動的3D虛擬現實環境,一種足不出戶便如同身臨其境的全新體驗。近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日前與全國十家博物館、紀念館聯動,推出了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專題展覽——“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此次展覽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運用VR全景技術打造了線上虛擬展廳,讓身處各地的觀眾在“云端”即可觀展。
惠州科技館經典科學展廳是打造灣區一流、科技創新的經典科學展廳。
在那遙遠的河西走廊,皚皚祁連雪山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靜靜地俯瞰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冰雪消融后的涓涓細流,如同大地的血脈,滋養著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土地。它們匯聚成奔騰的大河,流淌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穿透了那亙古的戈壁,浸潤了那茫茫的大漠,一路向西而去。
科技成果展廳的作用,是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重要科技活動場所,是開展科普教育、舉辦科技交流、傳播科技知識的重要陣地。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三超”文化展廳,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展示大慶油田科技攻關成果的重要平臺,直觀地將“三超”精神和大慶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進行了展示。
創新基地的展廳可以作為招商、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通過對區位、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優勢的展示,以及創新基地發展歷程、建設成果等內容的展示,讓觀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并產生好感。深汕灣機器人小鎮作為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三大戰略性平臺之一,深汕銳博特創新基地項目展廳在日前建成開放,將集中展示基地的規劃愿景與發展實力,為基地邊建設邊招商創造良好條件。
本報訊(記者 朱立奇) 主題為“讓藝術充滿生活,與城市共襄盛典”的寧波市城市展覽館跨年活動前晚舉行。當晚7時,跨年活動在城展館一樓多功能廳正式開始,大樂團演奏、甬劇表演、越劇聯唱、彈唱表演、古箏合奏、鋼琴獨奏、扇子舞等十多個節目先后登場,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坐落于承德市獅子溝橋交通節點的東北角,以其宏偉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這座博物館占地面積達540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5163平方米,由地上與地下兩部分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則達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為8.15米,整體設計既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傳統建筑的韻味,使得承德博物館成為承德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